作者简介:王朵莱(笔名),皖南人氏,哲学硕士,曾就职于国内某重点大学,现隐居北美大农村,热爱写字、烹饪、旅行、发呆的处女座过气文艺女青年一枚。
1
我有一个发小,单单看她每天做的早餐,你可能都会爱上她。
有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也不错:
这哪里是早餐,分明是艺术品呀!是不是特羡慕她的老公和孩子?
事实上,发小不仅早餐做的好,还事业成功,还家庭幸福。你想,连早餐都能如此精心对待,别的方面能差到哪儿去?
像发小这样有仪式感的人,一定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而生活对她,也必然会有满满的回馈。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要有一定的仪式。”
所以说,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因为她的存在,一般变成了特殊,无意变成了有心,仪式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细节的重视程度,也是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仪式感对于人类的意义,不可或缺。
2
我的童年记忆似乎很多与仪式感相关:
小时候生活并不富裕,孩子们最盼望的便是过年(过春节)。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新衣服可以穿。
当时没有羽绒服,冬天孩子们多半是罩着一件厚厚的棉袄,里面塞满了厚厚的棉花,外面再罩上一件花花绿绿的的确良罩衫——几乎是那时孩子们的标配。里层的棉袄是不用换的,所以,能变化点花样的就是外面的那件罩衫了。
而我们在意的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能换上一件崭新崭新的罩衫,然后成群结队地去长辈家和老师家拜年,收取红包和祝福。
长大后,生活富裕了,大家不用再指望过年才能换上新衣服,平时想买就可以买,这件充满浓浓仪式感和幸福感的事情便渐渐消失了,不免可惜。
可是,我偶然惊奇地发现我的妹妹竟然还保留着这个习惯:大年初一,无论如何是要换上一件崭新的外套,像孩子一样。
细细分析起来,可能是那时她比我小,穿的都是我的旧衣服,所以对新衣服这件事情更加在意、更加重视。从心理学上解释,这也是对童年“阴影”的一种补偿吧?
由此可见,仪式感对一个人特别是孩子的心理建设和性格养成该有多么大的影响。
3
来美之前,曾经以为,与具有贵族气质的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就是个没有太多根基的“暴发户”而已——吃汉堡,喝可乐,到哪都趿拉着个夹趾拖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糙。
不过很快就被自己实力打脸。
原来真实的美国人是如此重视仪式感的民族:
我的中国邻居小红嫁的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正宗”美国人K先生。据说K先生最大的爱好便是带小红去咖啡店,叫上两杯咖啡,慢慢地品,慢慢地喝。
有时候小红嫌麻烦:家里就可以喝咖啡嘛!K先生便一本正经地教育起自己的中国妻子:“咖啡一定要在咖啡店里喝,才有气氛……”说话时,那认真的神情,绝对不亚于思考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
于是,在漫天风雪的怀俄明州的冬天,他们一边欣赏雪景,一边在喝咖啡;在悠闲清凉的墨西哥坎昆的海边,他们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在喝咖啡;即使是一个平淡的毫无特色的周末,他们也可能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落日从远处的地平线一点一点地消失。
仪式感,让一杯小小的咖啡承载了他们的情感、回忆与幸福,也让小红成为姐妹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中国男人有几个这么有品位的?即使有,也不多!
4
不仅如此,美国人似乎对于每一个正式的场合,都仪式感爆棚:
听音乐会,必然全家要穿正装,穿皮鞋,一脸严肃,吵闹的小孩子是不允许带进音乐厅的,怕影响别人欣赏艺术;
参加孩子的各种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典礼,必然全家出动,穿上最好看最正式的衣服,为孩子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呐喊助威;
就连出去运动,也要全身装备,一看就知道是去游泳的、跑步的还是打橄榄球的,绝对不会混淆。
各种节日来临,美国人更是把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不仅要装饰前厅后院、房间内部,就连本人也都是各种打扮,瞬间,浓浓的节日气氛迎面而来。
特别是下半年,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无论是万圣节沿街去讨糖,还是平安夜等待圣诞老公公的降临,孩子们都充满了对节日的期待和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些仪式感无疑将成为他们童年的岁月里最美妙的回忆。
5
我的对门邻居来自南美,爸爸妈妈加五个孩子。在我看来,他们真的太会享受生活了:孩子过生日时,男主人爸爸租来充气城堡,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party,邀请来的宾客有四十人之多,孩子们更是玩得乐不思蜀。
上次男主人自己过生日,玩的是牛仔风,来的宾客全都头戴牛仔帽、脚蹬深筒靴;除此之外,他们的房子里摆满了家庭合影和男女主人的照片,令人目不暇接。
他们家不一定大富大贵,在我眼里却是相当幸福。
没有仪式感,记忆无法强化,快乐无法定格,感情无处生根。
你不会记得童年的每一天,但肯定记得妈妈给你买心爱的玩具的那一天;
你不会记得跟恋人相爱过的每一天,但肯定记得他手举钻戒向你求婚的那一刻;
你不会记得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但肯定记得他的第一声笑、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家、记得你参加过的他的每一个毕业典礼、人生的每一个分界点……
这些,便是仪式感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与幸福体验,弥足珍贵。
6
还有一位歌唱家的朋友,即使平时一个人在家,也会精挑细选一碗咖啡豆,用咖啡机煮上一杯原味的咖啡;摘来院子里美丽的玫瑰,插在漂亮的花器里;或是点燃一支粉色的香薰,让香气弥漫在整个客厅;即使是午后吃个小cookie,也一样要精心地安排,配上一杯淡淡的红茶或者浓郁的红酒……平淡如水的日子在她的安排下,过的如诗如梦一般。
高晓松曾经说过,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也许,生活的苟且是我们难以摒弃的,但美国人对仪式感的重视,却让我们离诗与远方更近了一步,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投稿人原创,如有侵权问题,非本平台责任,请告知本平台移除。